在人工智能重塑世界的今天,编程已成为未来公民的“数字母语”。乐博少儿编程以“玩中学”的创新模式,为3-16岁儿童搭建了从兴趣启蒙到专业竞技的成长阶梯,助力孩子掌握改变世界的钥匙。
一、课程体系:三维进阶,贴合成长规律
乐博打破传统编程教育的刻板印象,构建了“启蒙-进阶-实战”的阶梯式课程,让孩子在趣味与挑战中完成思维跃迁。
启蒙阶段(3-6岁):积木编程,播下科技种子
大颗粒积木+实体编程模块:孩子通过拼搭积木控制卡通机器人完成任务,在“丛林探险”中学习顺序指令,在“音乐派对”中理解循环逻辑。
案例:6岁的天天在“快递分拣”游戏中,创造性地设计了“称重-扫码-分类”的完整流程,展现出惊人的系统思维。
进阶阶段(7-10岁):图形化编程,释放创造力
Scratch+Arduino硬件:孩子用拖拽式代码块创作动画、游戏,同时组装传感器实现虚实结合。
案例:9岁的朵朵在“智能温室”项目中,不仅完成自动灌溉功能,还加入光照自适应调节,使植物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环境。
实战阶段(11岁+):代码世界,挑战专业领域
Python+C+++AI机器人:孩子用Python搭建神经网络模型,训练AI对话机器人;用C++优化算法,设计“智慧城市交通系统”缩短通勤时间。
案例:12岁的昊然团队成功让机器人通过图灵测试,对话流畅度令成年人误以为与真人交流。
二、教学特色:项目制驱动,培养核心素养
乐博的课堂以真实场景为背景,每个季度的主题项目充满挑战,让孩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成长。
跨学科融合,激发创新思维
仿生机器人课程:孩子研究鸟类飞行原理,用3D建模设计机械结构,再通过Python编写运动控制程序,培养生物、工程、编程的复合型思维。
案例:学员设计的“智能防疫机器人”能自主导航喷洒消毒,并通过人脸识别提醒佩戴口罩,斩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奖。
从失败中学习,锻造抗挫能力
调试无人机避障程序:10岁的小欣经历了187次失败,但每次错误反馈都成为优化代码的契机,最终设计的“动态障碍物预测算法”获得省级科技竞赛金奖。
价值观培养,让科技更有温度
AI课程辩论:孩子们探讨“算法偏见”问题,思考如何在技术创新中保持人文关怀。
三、师资力量:冠军导师天团,护航成长之路
乐博的教研团队70%来自清华、哈工大等顶尖学府,平均教龄超过8年。他们不仅是编程专家,更是教育心理学家,为每个孩子建立“成长档案”,通过AI分析学习轨迹,定制个性化方案。
案例:济南校区的李老师独创“游戏化教学法”,让原本抵触编程的孩子3个月内主动完成20个编程项目。
四、成长见证:从代码到思维的全面升华
家长们惊喜地发现,孩子的变化远超预期:
逻辑思维提升:曾经对数学头痛的小宇,如今能熟练运用分治策略拆解复杂问题,数学成绩从70分跃升至95分。
自主学习能力增强:往届学员升入重点高中后,普遍表现出更强的学习规划能力。
解决实际问题:孩子设计自动浇花系统照顾植物,编写日程管理程序规划学习时间。